勐景來位于西雙版納州勐??h境內,中緬邊境地區,處昆洛公路距打洛口岸5公里,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的首府、旅游城市——小勐拉遙相輝映。清澈的打洛江從寨子西側流過,形成天然的國境線,江的對岸就是緬甸,因而有“中緬第一寨”之稱。
勐景來是一個典型的傣族傳統村寨,毗鄰緬甸,與緬甸撣族邊民來往頻繁,互相通婚,形成了罕見的傣撣混居現象。景區占地5.6平方公里,其間有水田百余畝,魚塘若干,田園風光真實自然,58座塔林密布,千年菩提樹佇立;村寨古樸典雅,傣家人們熱情好客,寨里114戶傣家原味生活,依然保留著傳統的居住形式和生活方式。融入心靈的信仰與習俗,村寨里有佛寺、塔林、菩提樹、古泉,處處散發著濃厚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特色。寨子里的傣族村民依然延續并保留了祖先流傳下來的古老的造紙、打鐵、制陶、榨糖和釀酒等工藝, 它們是活著的傣族民間手工藝。
勐景來于2010年2月被評定為“云南省首批50個鄉村旅游特色村”,于2013年1月被中國文化保護基金會授予“中國傣族文化保護傳承示范基地”、“中國文化旅游示范基地”的榮譽稱號等數十項榮譽稱號。
景區距打洛口岸約五公里,東臨緬甸,占地 5.6 平方公里。
“勐景來”是傣語,“勐”是村寨,“景來”是龍的影子。
傳說當年天子召樹屯為追趕一只金鹿,來到此地。后來人們發現這里隱約可以看到一條龍的影子。人們就來到這里守候天子的到來,可是他們等了很久都沒有蹤影,就索性在這里建起了村寨。故稱其為 “ 景來 ” 。
景區內游覽內容主要包括寨門、塔林、佛寺、傣族傳統文化陳列館、村寨、“干欄式”傣樓、界碑等人文景觀及潑水節、開門節、關門節等民俗文化節慶活動;有神樹、神泉、情侶樹、古樹奇觀、孔雀河、界河等自然景觀;有古法榨糖、慢輪制陶、傣錦制作、傣紙制作、傳統釀酒、打鐵、傣舞等傳統技藝展示與體驗。景區集少數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農耕文化和邊境探秘文化為一體,具有生態環境優良、民族文化多元、民族風情多樣、氣候條件優越及“熱、傣、水、邊”等資源特色。這些優異的旅游資源具有不可替代性,使景區獨具魅力,是中外游客觀光、休閑、度假和開展深度體驗游的旅游勝地。
西雙版納州府景洪市至打洛鎮共130公里,每隔20分鐘就有一班汽車往返,行程約2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