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維多利亞海灣是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也是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由于港闊水深,中國香港亦因而有“東方之珠”、及“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系英國人紀念英女皇維多利亞(Victoria)而起。
維多利亞港在一年四季皆可自由進出。早年已被英國人看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后來從清政府手上強占香港,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主導中國香港的經濟和旅游業發展,是中國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之一。同時這里可做航母??康攸c。
維多利亞港水面寬闊,景色迷人,海港的西北部有世界最大的集裝箱運輸中心之一的「葵涌貨柜碼頭」。每天日出日落,繁忙的渡海小輪穿梭于南北兩岸之間,漁船、郵輪、觀光船、萬噸巨輪和它們鳴放的汽笛聲,交織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華景致。
景點景觀
無敵海景
在香港,維多利亞港兩岸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港的景色。坐擁維多利亞港海景的住宅、酒店或辦公室,在香港被視為富裕的象征。因此,『無敵海景』往往成為物業的賣點之一,有海景的物業售價或租金和沒有海景的可以相差很大。維多利亞港的存在,讓香港無數的建筑物增添了景觀價值和金錢價值。
避風塘與避風塘炒蟹
香港每年夏季不時遭受臺風侵襲,因此維多利亞港內設有多個避風塘供船艇躲避風雨及停泊,也有不少經營游覽維港以及香港一些離島的船艇,部分更提供娛樂設施和餐飲服務。銅鑼灣避風塘除了是游艇的停泊點外,也以避風塘菜聞名,以富辛辣及味濃特色的海鮮料理為主,當中的「避風塘炒蟹」更是香港著名的地道美食之一,昔日的不少食店已「上岸」移到北角至銅鑼灣一帶經營。
維多利亞港上的主要避風塘包括銅鑼灣避風塘(香港第一個避風塘)、油麻地避風塘、筲箕灣避風塘、官塘避風塘、鯉魚門避風塘、九龍灣避風塘、土瓜灣避風塘,其中的很多地方都有「避風塘炒蟹」。最正宗的「避風塘炒蟹」特指銅鑼灣避風塘的出品,其他的一般標榜「避風塘風味」。
天星小輪
香港有多種海上觀光船,其中天星小輪最受歡迎。天星小輪主要往來中環、灣仔及尖沙咀等市區旅游點,也接駁不少其他交通工具,非常方便,收費廉宜。游客除了可以依靠天星小輪穿梭港島和九龍外,也可在船上飽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色。天星小輪作為游覽維多利亞港首選途徑之一,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列為「人生50個必到的景點」之一。
維多利亞港出口位于東西兩邊,在黎明和黃昏的時候均能在船上觀看到日出和夕陽在海岸線上的景色。乘坐已有百年歷史的天星小輪,一個繁榮璀璨的美麗海港盡入眼簾;熙來攘往的船艇,升降頻密的航機,泊在港灣的國際郵輪,瑰麗壯觀的會展新翼。
夜景--幻彩詠香江
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夜景是世界知名的觀光點之一,由于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高樓大廈滿布,入夜后萬家燈火,相互輝映,香港的夜景因而與日本函館和意大利那不勒斯并列「世界三大夜景」。為慶祝特別節日及吸引游客,維港上每年都會舉行數次煙花表演。2004年起香港旅游發展局在每晚均舉辦「幻彩詠香江」的激光射燈和音樂表演,有超過40座建筑物聯手參與。2005年11月21日,該表演成為「全球最大型燈光音樂匯演」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太平山山頂
太平山(Victoria Peak)一般指「太平山山頂」,因而被香港人簡稱為山頂(The Peak),是香港島著名旅游景點,因此有「游港第一正選」之稱。相傳太平山原名「硬頭山」,后來太平山又稱為扯旗山、爐峰或柯士甸山,此外也被英國人以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命名為維多利亞山。太平山海拔554米,是香港島的最高峰。
山頂是游客熱門的游覽地方之一,香港的壯麗美景可盡收眼底,而晚上來到此地,從山上俯瞰世界著名的香港夜景,可感受香港動感之都的魅力。太平山山頂已是香港的主要旅游景點之一,每年吸引超過六百萬人次的市民和游客。早年太平山一帶由于景觀優美、風高氣爽,吸引不少英國人居住和發展,所以也留下不少歷史建筑,如獅子亭。太平山山頂也是購物和娛樂的中心,有不少高級食肆。
太平山山頂早年就發展得很好,設立了香港最早通車的公共交通工具--山頂纜車,沿途可飽覽維多利亞港美景。登上太平山最好的方法是乘坐山頂纜車,電纜軌道沿著陡峭的山坡直上山頂。纜車的靠站處在凌霄閣的三樓,凌霄閣還有「時光漫游列車」、「信不信由你奇趣館」、超動感影院、還有亞洲首間杜莎夫人蠟像館。
尖沙咀海濱長廊
九龍半島最南端的尖沙咀位于維多利亞港正中央,三面被維港環繞,因此尖沙咀海旁設有海濱長廊,又名尖沙咀海濱公園,可看到維多利亞港全海景。2004至2005年,香港政府耗資1.9億港元對該長廊進行美化,美化之后的長廊有文化中心、香港星光大道、餐廳、交通接駁站、海傍及市政局百周年紀念花園等。
西九龍海濱長廊
西九龍海濱長廊占地36000平方米,坐落西九龍南端,其入口位于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西與雅翔道交界。長廊在2006年進行過優化工程,在2007年2月1日起全面重新開放。西九龍海濱長廊沿海而建的全長700米的木板步行道、蜿蜒1.6公里的文化燈飾走廊(由123座4米高的三角形燈箱組成,燈箱頂裝置了風鈴),還有長1500米的單車徑(自行車專用的小徑)。
香港星光大道
香港星光大道是尖沙咀海濱長廊其中一個景點,2004年4月27日開幕,為表揚為香港電影事業作出過貢獻的杰出人士(包括去世的和活著的)而建造,大道上有他們的手掌印,是香港的新旅游景點之一。當中有國際武打巨星李小龍的銅像,銅像高2米,按照電影《龍虎門》的造型而制成。
金紫荊廣場
金紫荊廣場位于香港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人工島上,三面被維港包圍,在維港的中心位置,與對岸的尖沙咀對峙,是觀景的好地方。金紫荊廣場是為紀念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而設,當時中央人民政府把一座金紫荊雕像送贈香港,并安放在當時新落成的會議展覽中心新翼,面對海港的廣場上,現已成為香港重要的旅游景點之一。金紫荊廣場每日早上八時有升國旗儀式,在特別日子,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行政長官等政府官員會出席儀式,并由警察樂隊奏國歌。
海軍基地變身新政府總部
英國皇家海軍在維多利亞港旁的前「添馬艦海軍基地」當下是一塊很大的空地,該地段已經被決定發展成新的香港政府總部,預計2011年年底完成,耗資52億港元。添馬艦發展工程包括興建三座建筑物,總建筑面積136,000平方米。第一座是政府總部大樓高座,樓高40層。第二座是政府總部大樓低座,包含行政長官辦公室,行政會議辦公室等,樓高10層。第三座是立法會綜合大樓,樓高10層。此外,工程包括興建不少于2公頃的公眾休憩用地。
維多利亞港活動
煙花匯演
維多利亞港是香港舉行煙花匯演的主要場地。1982年起每年農歷年初二、以及1997年起回歸紀念日及國慶日,維多利亞港都會成為大型煙花匯演的舞臺,每年吸引不少市民及旅客在維港兩岸欣賞。另一方面,在部分日子的幻彩詠香江表演中,將在維港海上加插煙火表演,使匯演更添吸引力。
龍舟邀請賽
香港旅游發展局的前身香港旅游協會,曾在維多利亞港舉行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該活動始創于1976年,首屆于筲箕灣避風塘舉行,及后舉辦地點多于尖沙咀東及灣仔對開海面,每年均邀請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地區的代表隊前來較勁一番,是香港龍舟界的一大盛事,吸引不少觀眾前往維港兩岸觀賞。
香港維港日
維多利亞港早年曾是不少水上活動的舉行場地,但當下由于海港污染嚴重,及受填海工程影響,部分活動已移師其他地區。2005年起多間機構合辦「香港維港日」宣傳活動,希望引起市民關注維多利亞港的問題。
維港巨星匯
「維港巨星匯」是2003年十月至十一月舉行的盛事,目的為了在該年年初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沙士)爆發后的香港經濟打氣,給國際和亞洲流行歌手及歌迷文化交流提供機會,并且吸引更多游客去香港旅游,讓香港成為國際的焦點。香港特區政府更為了這項盛事,出資一億港元支持,這也是重建香港經濟活力計劃的一部分。該盛事由美國商會主辦,香港特區政府協辦,邀請了多位香港本地和世界各地的著名歌手和樂隊組合前來演出,更邀請得著名的滾石樂隊作壓軸表演,在滾石樂隊表演的最后幾個晚上,入座率幾近爆滿。
環島帆船比賽
香港早于1864年已曾舉辦環島帆船比賽,2003年沙士疫癥過后,采用原有航道恢復舉行。而皇家香港游艇會亦每年舉辦“環島行”游艇比賽。
地理位置
根據2004年的資料,維多利亞港面積為41.8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達12米。最深的航道是鯉魚門,深約43米,最淺的航道則是油麻地,約為7米。范圍東至鯉魚門,西至青洲、青衣島南灣角及汀九(該帶水域又稱為“西錨灣”)。維多利亞港潮差約1米。海港內包括青衣島、青洲、小青洲及九龍石等島嶼,以及藍巴勒海峽、硫磺海峽及鯉魚門等水道。
維多利亞港是一個天然的深水海港。它的形成大概在當海平面比今天還很低之時。當時的維多利亞港是太平山與九龍之間的一個山谷。后來隨著海平面上升,原來的山谷被海水淹蓋,成為了海港。維多利亞港全景圖,圖上方可見香港島的中環至北角一帶,圖下方是尖沙咀。維多利亞港的水位高度最高的紀錄為3.96米,紀錄于1962年臺風溫黛襲港期間產生。因全球氣候暖化、大型填海、珠江口流出的淡水及沉積物,以及南中國海的海流等,在1954年至2004年共50年其間,維多利亞港的水位高度合共上升12厘米,平均每年上升2.3毫米。在1987年至1999年期間,維多利亞港的水位更以每年平均22毫米的速度上升,升幅是全球水位上升速度的10倍,不過,在1999年后,維港水位已急速下跌。
維多利亞港在香港開埠之時頗為廣闊,因為當時兩岸都是天然的海岸線。在北角東部,直到1930年代還是一個海灘,而在1970年代時,即使在筲箕灣的碼頭,仍然會有人在岸邊游泳。然而,隨著都市的發展,使污水不斷排入海港里,使海港受到極大的污染;加上維港兩岸不斷的填海取地,使海港內變得大浪和湍急。1980年代當香港政府草擬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時,曾建議把海港從維多利亞港外遷到青衣的藍巴勒海峽或南丫島外的博寮海峽,但未有成事。自古就是一個主要航道,古時就有當時的中原軍隊駐守。不過香港在1840年以前只是一個5000人的小漁村,有關古時的維多利亞港的文字紀錄很少。據史書所說,宋朝已有軍隊留守,保護當時的鹽商和鹽的海上販運。
清朝時期,英國人看中了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大港口的優良潛力,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奪得香港及其優良的港口,以發展其遠東海上貿易,也為了不讓當時的其他列強占有這個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優良深水港,翻開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
地理特性
一萬多年前,維多利亞港附近的地域是大陸山脈的延伸部份。后來由于山體斷裂下沉與海水的入侵,香港島與陸地(今天的九龍半島)分離,形成今天的維多利亞港灣。
維多利亞港地處香港島與九龍半島之間,港闊水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可以停泊遠洋巨輪。維多利亞港有三個主要出入水道,是進入香港的門戶,維多利亞港有72個供遠洋輪船??康牟次?,其中有43個可供長達183米的巨輪停泊。整個港區的碼頭和貨物裝卸區總長度近7公里,進出港的輪船停泊時間只需十小時左右,效率之高為世界各大港口之冠。
維多利亞港港區海底多為巖石星底,泥沙少,航道無淤積,港區水域遼闊,港區水深足,萬噸級的遠洋巨輪可以全天候進出港口。港內有三個海灣和兩個避風塘能躲風避浪。維多利亞港口東面的鯉魚門和西面的汲水門較窄,加上受九龍半島和香港島的群山所包圍,形成港口四面環山,強風因而被山勢所阻,另外,由于九龍半島向南伸入海中,削弱了風浪,使港區相對平靜。維多利亞港內設有多個天然及人工的港灣與避風塘,足夠讓船艇在平日與臺風來臨時避免受到風浪侵襲。除此之外,香港氣候暖和,港口終年不結冰,船艇一年四季皆可自由進出,在天時地利下,香港成為了優良的港口。
實用信息
門票價格
免費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交通指南
1.香港地鐵直達:乘坐地鐵抵達【尖沙咀】站下車即可到達;
2.巴士直達:乘坐1、1A、8、8A、8P、9到【尖沙咀碼頭】下車;
3.天星小輪:天星小輪航線:中環←→尖沙咀、中環←→紅磡、灣仔←→尖沙咀、紅磡←→灣仔航線。
旅游時節
1、秋冬季最佳。全年都可看到維多利亞港的美麗景色,但秋季涼爽,冬季溫暖,適合漫步。
2、5-8月香港可能有臺風登陸,這段時間游客需提前注意天氣預報。